信用信息
让骗保的黑手无所遁形
3名不同年龄的患者,3张近乎相同的片子,CT影像难道变成了录像回放?经医生举报发现,江苏无锡虹桥医院存在诸多问题病历:有的影像号缺失,根本找不到患者;有的被人为修改,却存在低级的诊断错误;更令人疑惑的是,一次核磁共振至少要花上10到15分钟,医院系统记录却显示,有机器在1分钟内能为两名患者检查…… 这不禁让人想起电影《周处除三害》中,道貌岸然的“尊者”及其团伙为了恫吓患者献出财富,使用同一张病变的肺部CT图来讲解“病情”。现实中的问题病历不只为了骗患者,也可能是为了骗取医保基金。 近年来,借各种问题病历行骗保之实的例子并不少见。就在本月初,国家医保局就点名多家医疗机构为女性患者乱开男科类诊疗项目、给男性患者安排妇科检查,或是设立不合理套餐强制收费,或是采用模板化的医嘱套取医保资金;再往前,有知情人士反映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利用报销漏洞骗取工伤保险资金,系统显示“满床”病房却空空荡荡,开的药被直接扔进垃圾箱……医保基金的使用安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分钱都不能滥用,对巧立名目偷吃、伸长黑手偷拿,必须予以惩治。 目前,国家医保局和江苏省医保局派出检查组开展专项飞行检查,无锡市医保局也与涉事医院解除了医保服务协议。为相关部门的迅速反应点赞的同时,仍要反思本案中存在的几个疑点:其一,医保基金监管点多、线长、面广,涉及问题有一定专业性,若无内部知情人士举报,如何精准识别骗保?其二,针对该医院的举报并非首次,放射科某医生今年3月就曾拍照留证并向上级部门实名举报,在等待调查结果时却又发现问题病例,究竟是谁的手在操纵?其三,举报者还提到了一个熟悉的名词“系统升级”,却成为院方隐藏证据的借口,技术究竟在方便监督还是纵容造假? 这些疑点都指向一个现实问题:如何有效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的骗保行径?一方面,要发挥好内部监督的作用,畅通举报渠道,深入推进有奖举报“吹哨人”制度;另一方面,要运用好外部监督的力量,建立健全第三方协同监管机制,减少监管死角和盲区。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着重强化大数据筛查手段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应用,不仅为日常监管提供了助力,还能在飞行检查时擦亮“火眼金睛”。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定能将监督的网织得更密更牢,让骗保的黑手无所遁形。
月饼“证券化”,预付消费乱象亟需治理
中秋前夕,有媒体起底了常被用作礼品、福利的月饼兑换券背后的回收灰色产业,这一销售链条因与期货类似而被坊间戏称为月饼“证券化”。 所谓月饼“证券化”,就是月饼厂家通过超量发行月饼券,并以一定折扣价格批发给经销商,然后经销商提高价格卖给需要发放节日福利的企业或消费者,再通过“黄牛”以半价从持券人手中回收,最后由生产厂商低价回购“月饼券”所形成的链路。如此一轮循环下来,厂商以有限的产量高价售出了大量“月饼”,经销商、“黄牛”都有利可图,持券人虽然变现但得利减半,而企业则要承受远高于市场价的成本,成了“冤大头”。 虽然名称相似,但“金融茶”与月饼“证券化”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近乎传销的炒作,而后者则是典型的预付式消费模式,螃蟹券、粽子券等也属于此类,带有明显的周期属性。 预付式消费曾是商业销售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商业经营“金融化”的一种手段,有优化商业经济运行的初衷。第一,以“券”的形式替代实体商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浪费,同时节省高昂实物运输成本。第二,发行厂商可通过商品“券”高效融资,对缓解厂商资金不足、降低融资成本以及促进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起到一定作用。第三,便于实现错峰消费,减轻某类商品消费高峰时的挤兑现象,引导消费者灵活消费从而降低供应链压力。 然而,目前商品“证券化”存在的一些乱象已经背离了初衷。首先,当“商品券”在兑换实物凭证之外获得了近似货币的特殊流通价值时,消费者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威胁,如一旦发行商破产关闭,商品券大概率会变成一张废纸。其次,由于“券”的规则由商家制定,消费者缺乏话语权,在利益博弈中明显弱势,提货难、质次价高、售后服务差等都是常见问题,容易引发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益摩擦。最后,少数商家针对“送礼市场”,提供商品券发行、销售、回收“一条龙”服务,造成市场竞争失序,增加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此外,由于这样的“一条龙”交易隐秘、收受方便、变现便捷,甚至可能为滋生腐败提供条件,给社会发展带来危害。 针对这种预付式商品销售方式,我国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并在今年7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明确规定了预付式消费“按约履行”义务。经营者应按约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不得任意加价,还赋予了消费者合同解除权,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和违约情况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显然,要确保各类商品销售“证券化”健康规范发展,应从监管和机制完善“两手抓”。一方面,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很难有效监管大量的“黄牛”和经销商,所以应着眼于发行商,对其商品券实施报备制度,严格审核把关,避免“券多物少”现象极端化,把住商品“证券化”总闸门。同时,加大执法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监管威慑力。凡检查发现问题或接到举报线索,一经查实,从重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此外,针对商品券变现手段的不断演变,监管部门也必须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并加强各部门沟通,及时分享典型案例,避免出现漏网之鱼。 另一方面,针对商品券兑换中存在的提货难、期限紧、选品不合心意等困扰消费者的常见问题,有关部门也应以《条例》为基础,引导发行商不断优化消费兑换机制。企业等消费主体也应形成正确理念,擦亮眼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按需购买,避免浪费。长此以往,市场中将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趋势,推动市场秩序走向正循环。
“亲戚”来电别急着转账!冰城公安提醒:警惕冒充亲友类诈骗
近期,不法分子以冒充亲友称其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处理需交罚款或保证金为由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发。市公安局提醒市民,接到自称亲友的陌生电话,切勿轻信,要提高警惕并多方核实。真实案例近日,李先生接到一自称其姑爷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换了号码。第二天,该号码又打来电话,“姑爷”称自己的朋友出了车祸,急需一笔钱打通关系。信以为真的李先生先后给对方汇款12000元,汇款后直到无法联系,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警。警方提示当接到熟人亲属打电话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时,不要着急,要先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可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验证。
警惕“神医”借网还魂
澎湃新闻记者近期深入调查发现,不少专门售卖中医培训课程的线上知识店铺中,充斥着所谓的“神医”和“神奇疗法”。“神医”们号称“一针治癌”“念数字治万病”,说有学员花199元听网课后便“月赚7万”,以此引诱网友购买网课和售价动辄数千元至数万元的线下面授课程。 “神医宇宙”又加更了“续集”。过去在电视上你可能会经常看到这些画面:一些披着“××专家”“祖传××传人”马甲的各路江湖“表演艺术家”在荧幕前吹牛皮,以科普健康知识的名义向观众兜售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网络时代“神医”愈发活跃,这回他们不仅卖产品、卖服务,还卖课,搞所谓的“知识付费”。 新一代“医学大师”的表演有多夸张?他们自称“太上御针”掌门人、“针圣”,可一针秒杀各种癌症,小白学习后“一步登天,直接变成神医”;更离谱的是,还有人号称能教人“起死回生术”,让心脏骤停20分钟的人一针“还阳”,病人“抬着进来,走着出去”……这岂止是不尊重科学,简直是在侮辱观众智商。 论骗术难言高明,论演技浮夸油腻,类似的江湖骗子在短视频平台上并不鲜见。从“违背祖训献出药方”的“神医”,到有几十年资深教龄的教学“名师”,这些招摇撞骗、肆无忌惮拼演技的“群演”你方唱罢我登台,危害尤甚,必须下猛药治之。 打击江湖骗子,靠的不是打地鼠式治理。一批人倒下去、另一批改头换面浮上来,终究无法解决问题。治理关键还在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将隐藏在“神医”背后的违规生产、销售黑灰产业链一网打尽。当然,“牛鬼蛇神”们“作妖”的空间有多大,也取决于平台自我净化的水平几何。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务必要加强注册认证审核、严格落实广告法相关规定,不给江湖骗子表演的舞台。
新骗局?老套路!蟹卡月饼卡你收到了吗?
随着中秋佳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空气中弥漫着团圆的温馨与节日的喜庆,诈骗分子也悄然活跃起来,利用节日的契机布下了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利用“中秋礼品券”诱导刷单诈骗,请大家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回顾:市民吴女士在家中收到一个陌生包裹,打开后里面有一张写着“领取大闸蟹”的贺卡,吴女士出于好奇便扫描了卡上的二维码,添加了对方微信。随后,对方向吴女士发来一条链接,吴女士点击链接,下载了一个名为“和颜悦色”的App,按照App客服指导开始做任务。起初,只需要在电商平台浏览页面即可获得返利,吴女士拿到返利后,客服引诱其“刷大单”,任务为向客服提供的银行账户进行500元的转账操作,吴女士完成转账后,客服称该任务是“连单”,要求其再次向指定账户转账3000元,吴女士再次完成转账后依然无法提现,便联系客服,客服谎称是系统问题,只需要再做一个50000元的任务,不仅能够获得10000元的返利,还能将之前的返利全部提现。吴女士随之照做,但是仍然无法提现,此时联系客服,才发现已被对方拉黑,便拨打110报警。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也收到了类似的快递包裹。 南京反诈中心提醒:切勿扫描不明包裹内卡片的二维码,也不要点开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如遇电信网络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报警。
“黑手”伸向电话手表,反诈须从娃娃抓起
现在,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佩戴上一块儿童电话手表,方便随时和孩子取得联系。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小一块电话手表,竟然成了犯罪团伙的新目标。 今年6月,海南海口有家长报案称,孩子戴着的电话手表被路边经过的大孩子骗走了;还有孩子发现,有人向他们借手表说打紧急电话,但还回来后手表里的电话卡却没了。而家长事后到当地营业厅补办手机卡时,得到的答复都是他们涉诈的手机号码暂时不能使用。这些不法行为不仅让孩子和家长蒙受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电信网络诈骗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却又无孔不入、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自2020年10月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断卡行动”以来,有力阻断了电信诈骗分子获取电话卡和银行卡的渠道。于是,获卡渠道受阻的诈骗分子利用孩子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较弱、法律意识不强等特点,盯上了儿童电话手表,并出现了诱导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此次海口警方一共抓获34名犯罪嫌疑人,其中成年人仅有2人,其余32人均未成年。这些未成年人长期处于逃课、不听学校管教甚至辍学的状态,50%以上的孩子都有违法犯罪前科。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呈现出犯罪主体和受害人群“低龄化”的趋势,这也给相关部门、学校和家长敲响了警钟:做好未成年人防诈反诈工作刻不容缓。 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电信诈骗,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补救,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必不可少。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工作群、家校联系群等载体加强反诈宣传,通过开设防诈安全教育课程、组织防诈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学生辨别诈骗能力,防止学生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孩子自我保护意识,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使其远离各种隐形变异的诈骗行为,如遭遇电话卡被盗、被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联系手机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手机卡并及时报警,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隐蔽,让人难以觉察。警方调查发现,这些犯罪嫌疑人每人基本都有两三部手机,他们会用其中一部手机通过境外软件和诈骗集团取得联系,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由诈骗集团提供的被害人电话号码,得手后再以最快速度将作案手机处理掉。骗术在翻新,对策也要及时更新。相关执法部门应准确把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形势、新变化、新手段、新特点,严格依法认定、精准打击,多角度、全方位强化源头治理,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逃、无所遁形,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筑牢反诈“防火墙”,才能守护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
网红带货要“两头帮”不能“两头坑”
近日,某网红被指割商家“韭菜”,一边疑似通过数据注水制造虚假繁荣,骗取商家巨额“坑位费”;另一边利用“夸张”话术宣传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在相关视频中,商家称该网红给其的几次带货中尽管销售额有上千万,但很大一部分都是刷单,不少买家使用同一个ID大量下单一件产品,购买后立即发起退款。 网红带货作为一种门槛低、高回报的销售形式,赢得不少商家青睐,并且确实为一些商家带来了可观利润。这些成功的带货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网红做到了商家、消费者“两头帮”。 网红拿了商家的钱,在直播间使出浑身解数推介产品,消费者基于对网红的信任和喜欢,纷纷下单,买到了实惠的商品。商家请网红带货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网红卖出的大量货品产生的利润远大于请网红的钱,所以可以说网红也帮了商家。 不过有些网红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和心灵,在带货时不仅没有做到商家、消费者“两头帮”,甚至还“两头坑”。网红坑商家典型的方式和手段,是雇佣水军刷单冲销量,达到所需销售额再发起退款申请或者退货。在这种网络销售虚假繁荣的情况下,网红可以多拿到商家给付的酬劳,但是商家并不能获得预期利润,最后还会亏得血本无归。网红坑消费者典型的方式和手段,则是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下单,最终让消费者买到不实惠或不实用的产品。 带货网红夸大产品功效、刷单,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则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带货网红夸大产品功效、刷单也违*《*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应该受到处罚。 国家有关部门一直严厉打击刷单炒信、虚构交易等虚假宣传违法行为。今年5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1号公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对刷单炒信、好评返现等热点问题进行规制。中央网信办持续对在直播带货中进行虚假宣传(如炮制虚假粉丝量、浏览量、点赞量和交易量等数据,制造抢单爆款假象;过度渲染商品“功效”,夸大食品、保健用品功能,误导坑害消费者)等违法行为进行整治,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商家和消费者“两头坑”,带货网红最终自己也会“入坑”——倒不如回归“两头帮”,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光明正大吃“直播带货饭”。
诈骗“手法”又翻新: 警惕邮寄“黄金”骗局!
哈尔滨市公安局反诈大数据显示,8月26日至9月2日,从诈骗作案手法来看,虚假投资理财类、刷单返利类和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是当前发案较多的类别,分别占到一周诈骗总量的30%、20%、13.3%,成为这一周发案的前三位。易受骗群体从受骗群体男女比例来看:上周受害群体中女性占比较多、占总人数的65.6%,涉及案件比较多的为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男性占总人数的34.4%,涉及案件比较多的为虚假投资理财类、刷单返利类诈骗。预警关键词:邮寄“黄金”骗局揭秘通过投资理财提高收入本无可厚非,但要小心诈骗分子的各种套路。近期,诈骗分子开启一种“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的新模式,通过邮寄“黄金”代替银行卡转账,降低诈骗资金被冻结的风险和作案成本。哈尔滨市公安局梳理近期案例作出预警,请广大市民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邮寄“黄金”诈骗近期,利用黄金交易隐藏、转移诈骗所得非法资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重大案件,要求用账户内所有资金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点“验资撤案”,并会退还购买黄金所有费用。或冒充投资理财导师,要求下载虚假交易软件,以实物黄金充值比银行转账充值更优惠为借口,诱导受害人到实体店或电商平台购买黄金并邮寄至指定地址兑换投资额。套路解析投资理财类:引流: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等多种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寻找受害人群体并建立联系。洗脑:在建立联系后,诈骗分子通过拉人进入“投资理财”群聊、听取“投资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以能够获取内幕消息、获得丰厚回报等谎言取得初步信任。群内其他伪装成学员的“群托”不断发布高额收益,干扰判断。收割:诈骗分子继续鼓吹“稳赚不赔”“高额回报”,诱导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等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就会以“登录异常”“服务器异常”“银行账户冻结”等理由,要求缴纳“解冻费”“保证金”才能完成提现,这是在继续实施诈骗。当反应过来被骗时,已经被对方拉黑,投资理财网站、App也已无法登录。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重大案件,要求用账户内所有资金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点“验资撤案”,并会退还购买黄金所有费用。警方提示诈骗分子的手法不断翻新,实施诈骗时不再让受害人向陌生银行账户转账汇款,而是诱导受害人购买黄金实物,并要求将黄金邮寄至指定地点或派人上门来取走。1.不要轻信网上陌生人的投资建议,不要轻信不劳而获的高额返利,投资黄金务必通过正规平台渠道。2.网上陌生人不论以何种理由,要求使用自有资金购买黄金或为他人代购黄金或其他高价物品;并要求邮寄至指定地点或派人上门来取的,都是诈骗。.公检法机关及相关单位调查案件不会要求“验资”“打款”,所有通过私下联系,并要求转账、汇款、邮寄财物的,都是诈骗。4.广大黄金经营商户要谨慎接受网络订单和大额线下订单,规范收款流程,拒绝来历不明的货款。不要因随意提供银行账户或收款二维码过账,而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5.各快递站点要加强员工管理及培训,查验登记快递包裹过程中,如发现个人连续邮寄大量黄金、手机等高价物品的情况,请及时报警。6.如遇可疑情况请拨打反诈专线96110进行咨询;一旦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或属地派出所电话报警。